我们都在大海上航行,不知道眼前的这艘船驶向何方,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遇上狂风巨浪。当风浪来袭,你会发现,拯救你的不是船长高超的驾驭技巧,而是你随身携带了一个游泳圈。
这一届的90后已经30了。
按照世俗对于成功人士的的定义标准,30岁应该是这样的年龄:在工作上,已经脱离了小职员的身份;在生活上,即便没有在大城市安居乐业,也应该结婚生子,在跑步进入「中产阶级」的路上。
而现实中,我们看到的却是另一幅景象:自嘲为「搬运工」、「码农」的而立青年依旧在底层挣扎,做着和刚毕业的大学生同等的事情;减去日常开支,每月的收入只够度几天假,买张往返丽江大理的旅游机票。
为跨越阶层鸿沟, 这一代90后常常通过精密的人生规划将「财富前置」,努力摆脱贫穷带来的困扰。
兜兜转转几年下来,才发现,勤勤恳恳上班只能维持现状。那些小有成就的同事、朋友、同行,几乎在不同程度上都开启了自己的副业。幡然醒悟,原来副业才是「黑天鹅时代」的安全保障。

图片来源:《奇葩说》
除了高压的工作强度外,资本的推波助澜也让一切进入了永不休眠的状态。
日本著名记者斋藤茂南在《饱食穷民》一书中写道:
满街都是24 小时营业的便利店,整个社会都逐渐朝着“24 小时不夜城”方向发展……由于时差的关系,越来越多的写字楼到了夜晚也灯火通明。
除了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还投入巨额资金建设计算机网络,以提高运转率,甚至不惜实行倒班制、自由工作时间制、错峰上班制等不规律的考勤制度来达到此目的,企业活动逐渐转向24 小时制。
三、能力比平台更重要
今天的职场非常流行这样一种论调:「错把平台当本事,离开平台你什么都不是。」其实真的不是平台有多牛X,一个牛X的平台并不是老板或某个人撑起来的,而是一群怀抱理想,有才能的人共同打造的。离开平台什么都不是,只说明一点,在这个平台上,你并没有得到多少成长。平台是一口井,你要学会抽水,但更应该学会挖井。
不要过分依赖平台,因为客户打交道的从来都不是你,而是公司。也不要过分依赖人脉,人脉就像人民币,当你的「面值」与大家对你能力的期待不成正比时,人脉就会用一次少一次。
知识经济的时代,唯一能够确定或未来给你带来升值的东西就是能力。能力不会停滞不前,只会不进则退。越是从BAT这样的平台出来的高管,越要摆脱身上的光环。
四、关于副业规划的几点建议
尽管今天普通上班族下班之后就是深夜,连洗漱都是硬撑,哪有时间和精力去发展副业,但我还是想谈谈几点小建议。
今天的社会已经极少存在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好事,机场里或网络上流传的“月入百万不是梦”、“五分钟教你学会理财”的书,更是贩卖焦虑和幻想;如果想从这样的恶性循环里挣脱,首要的就要放弃努力工作一定会带来“自由”的幻想。踏踏实实练好一技之长,当有人为你的技能额外付费的时候,顺势开启你的「人生第二曲线」。
不要以为做副业很艰难,艰难的反义词不是容易而是懒惰。如果你觉得尚未作好准备,不妨先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 尝试扩大并优化自己的信息源。拥有优质的信息就相当于手握好的竞争武器。多去了解一些东西,就更有可能找到解决当下困境的办法。信息源包括内部信息源和外部信息源,多向比你厉害的人请教,比你专业人士学习,多和同行交流。未来的商业是协同共生,坐井观天、闭门造车和自以为是的人不会取得进步。打造个人的IP。不要忽视社交媒体的力量,给自己一个清晰的定位,并为之努力,日积月累。如果你是产品经理,利用业余的时间写写自己对于当前所在领域的产品的理解;如果你是新媒体运营,可以和大家分享你的排版编辑经验以及对行业的观察;如果你是职业经理人,团队怎么管理,业务如何开展,策略怎么规划,只要不是涉及到商业机密的东西,都可以和大家分享。坚持长期主义。如果你认定了它的未来价值,就不要去怀疑它。不要以为坚持的东西没有价值,那是因为你努力的还不够。浮躁的时代,人们往往喜欢追求急功近利的东西,容易忽略知识的长远价值。「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并不是读书无用,而是你读的方式不对,读的还不够好。要知道,一些以知识和书写为业的人(比如梁文道许知远们),从不说「读书无用论」这样气馁的话。
我们都在大海上航行,不知道眼前的这艘船驶向何方,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遇上狂风巨浪。当风浪来袭,你会发现,拯救你的不是船长高超的驾驭技巧,而是你随身携带了一个游泳圈。
#专栏作家#褚伟,微信公众号 @褚伟(chuwei2016),南讯网主编。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移动电商、微信营销观察者,做过产经记者,后投身移动互联网。热爱研究,关注新媒体,微信电商等领域。希望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多多交流。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上一篇:给产品新人的 3 点建议
下一篇:设计师的绩效考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