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品分析是产品经理的基础能力之一,我们在做产品之前,或多或少都会去做竞品分析,只有是否具现成文档罢了。

将流程梳理出来进行对比:
甚至是将软件结构全部画出来:
这些使用“模版”套出来的竞品分析,我都会嗤之以鼻。因为这样直接套出来的东西,先不说对于公司是好是坏,对于我们来说只会应验马太效应,强者越强,弱者越来越菜,最后和上海青一样。
我们在使用这些模版的时候,最好遵守一边用一边想的原则,在用的同时去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构,这样的结构是为了展示哪些重要信息,这些重要信息能为我们提供哪些助力。这样才是这些“模版”的初衷,这些初衷是为了让我们,尽快的了解环境趋势、梳理整体流程、探究用户需求、掌控软件优缺,最后减少试错成本,避免我们盲人摸象。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抖音、快手和b站、Wegame和steam,我们很难在刷抖音的时候刷快手。(除非你故意拿两个手机刷着玩儿,你这样玩,我无fake说)
再继续思考,在面对时间的时候,人人(每个产品)都是平等的,不可能因为某个人或某个产品它就有25个小时。所有我会把占用用户时间(不光是时间,只要有储蓄量的东西都可以)的所有产品都当作是“竞品”。
这里使用时间维度来进行举例,会显得过于的抽象,所以我将以行业和问题的角度来举例。我将行业分为相同行业和不同行业,问题分为相同问题和不同问题,再把他们糅合到一起,组成一个四象限,如图。
通过四象限图我们可以看见,我把竞品类型大致分为两类,相同行业相同问题为直接竞品外,其他相同行业不同问题、不同行业相同问题、不同行业不同问题都是间接竞品。
至于我为什么不把他们分为常见的核心、直接、间接三种类型,是因为我觉得,对于我来说分的过于细致的话,容易让我产生出优先级,在有了优先级之后我就容易轻视或者是忽略优先级较为低的那类竞品,认为那类竞品作用性不大。这对于理性状态下的我,是不愿意看见的,所以我就直接分为两类,尽可能的做到一视同仁。
3.2 直接竞品-同行业同问题在这个维度下产品,是最为鲜明的,我们可以直面他们,观察他们所遇见过的问题,了解他们面对问题时的解决方案,思考我们能否直接复用或者我们能否在他们的方案上面继续优化,完善出更好的解决方案。这样可以直接减少我们各种试错成本。
例如,三通一达他们在面对疫情期间如何将快递送达至用户手中,武汉的快递如何投递等问题。在这个维度下产品,是最为鲜明的,我们可以直面他们,观察他们所遇见过的问题,了解他们面对问题时的解决方案,思考我们能否直接复用或者我们能否在他们的方案上面继续优化,完善出更好的解决方案。这样可以直接减少我们各种试错成本
3.3 间接竞品-相同行业不同问题面对这类相同行业不同问题的产品,我们要抱着学习的心理去探究。比如都是做弹幕娱乐次元的A站和B站,他们就有着巨大的差异,典型的相同行业不同问题。
以A站为例,依附快手爸爸的她,现在需要围绕快手的战略方向,所面对问题就是如何打造出“人人都看得见的A站生活”的环境,而b站现在所面对的问题就是如何突破文化屏障,从二次元到三次元,打造出“伴你成长,伴你学习”的环境等。
这里需要注意,我们是要去思考他们现有功能或者是已经淘汰的功能,对于后期我们来说能否复用并形成助力。
我们可以通过他们的用户反馈来进行调整,避免犯和他们一样的错误。通过观察得到的结果,其实就是他们帮助我们做了部分的市场测试,节约来我们的成本资源,减少我们的试错次数。但是如果发现他们有的功能,都是我们已经拥有且比他们更好的,那我们这时就需要去考虑我们自身壁垒问题。
3.4 间接竞品-不同行业不同问题第三象限会比较的抽象,按道理来说,我们是做不同的行业的产品,并且所面对的问题也不一样,那么我们之间的关系应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但是这里我们将竞争概念上升到类似时间、石油、金钱、矿产等有限资源上。
要知道有限资源是有固定的使用量的,用完之后就没有了。那么我们可以去想象,一个认认真真学习24小时的人,他还有其他的时间和精力去玩手机、睡觉、耍朋友吗?如果真的有,不是代表着他有25个小时能用,而是说明他没有将所有时间用于学习上罢了。
所以竞争时间、精力等是有限资源一个关键,也就说明我为什么将相同使用时间、场景、用户的产品都看作竞品。
3.5 间接竞品-不同行业相同问题这种竞品也好理解,因为不管那个行业,他们都会面对相同的问题,问题就是如何赚钱,这就是个十分典型的例子。
同时这里特别说明下,这里的行业,指的不光是常说的金融、电商、物联网等行业,同时还代指了线下的实体行业。我们在遇见问题时,应当观察实体行业中有没有和我们遇见相似问题的行业,看对于这种问题他们的解决方案是什么,能否将他们的解决方案进行收集优化,并将方案整理起来,汇聚成功能。那么也是达到了我们目的。
但这里,我觉得比较的看重个人能力。因为说一句老实话,我们常被眼前的事物的外表所迷惑,沉迷炫酷的交互与有创意的界面,也就会出现,就算是解决方法放到我们自己面前,我们也很难去注意就是解决方案。毕竟我们常说,你缺少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没错,说的就是我自己)
最后
总结下,我想说的是模版套用谁都会用,但是作为产品经理的我们需要知道我们价值在与思考,我们需要跳出来看世界,去做思想和认知上的提升。在这个产品经理野蛮生长的时代末期,各种五花八门的方法论此起彼伏,不管你是否选择去套用其他人的方法论或者是目标,但是我希望我们要去撕开他们的面具,观其本质。
作者:wcof,在努力做产品不做产品经理的人;微信公众号:wcof(ID:wcofPM)
本文由 @Wcof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