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围绕“忙碌”的话题展开了分析阐述,作者将忙碌的真相,一层一层揭开,将这个陷阱暴露在你眼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对于工作中的产品经理而言,忙碌,也是一种时间亏损。
1. 正常情况正常情况下,我们的时间会被分配到工作,休息,娱乐,成长四件主要的事情当中。
我们以周为单位,看看正常情况的时间分配是怎么样的。
工作时间:40小时
工作按照8小时,周末双休的制度,我们每周会把40小时卖给公司支配。
娱乐时间:10小时
双休日可以有5-10小时的娱乐,可以玩一些减压游戏,也可以和朋友聚会吃饭喝茶,也可以和家庭相处,看个电影,逛逛街。
工作日,每天也可以有0-1小时的时间娱乐,主要是来自于碎片时间以及睡前时间。
成长时间:34小时
这部分时间用于学习一些新的知识,扩宽自己的视野,让自己距离梦想,距离目标更近一点。
可以在双休的周末支出8-10小时,工作日也可以在每天上班前,下班后抽出4-5小时,看看书,看看课程。
休息时间:84小时
休息时间的涵盖范围很广扩,吃饭时间,睡觉时间,包括通勤时间我们都会计算到休息时间当中。
工作日的情况下,每天会有11-12小时的休息时间,周末则会有9.5小时的休息时间,累计84小时。
工作日:
11点睡觉,7点起床,8小时睡眠时间
到公司单边1小时通勤时间,一天来回就需要2小时
就餐时间,主要是指在家的晚餐时间,需要1小时
洗漱时间,包括早上起床,和晚上睡前,合计1小时
周末,则可以减去通勤时间,同时会增加午餐时间2小时,总时间不变
这是一个模拟的正常情况,现实中,也会有一些变化幅度,像是通勤时间更长,休息时间更短,但整体的分布大概相似。
2. 忙碌情况忙碌,通常会伴生副产品:加班。
所以,我们将996视为分析对象,来看一下会发生什么变化。
工作时间72小时
996模式下,工作时间从40小时增加到了72小时,多了32小时的额外工作时间。
休息时间84小时
休息时间是有固定因素构成,通勤时间不变,睡眠时间不变,吃饭时间
多出来的32小时工作时间,只有从娱乐和成长的时间中扣除。
即使是娱乐时间为0,完全没有娱乐时间,也还需要从成长时间中扣掉22小时,而如果我们保持了娱乐,完全从成长时间扣除,意味着,每周只剩2小时成长时间。

工作中的忙碌,多数情况下是任务数量增加,但任务类型不变,相当于我们一直在做同样的事情。
最常遇见的忙碌,就是一个人负责多条产品线,看似业务增加了,但其实做的还是相同的事情,梳理流程,画原型,写文档,增加的,实际上是任务的数量,而任务的类型并没有改变。
产品经理的成长,存在很明显的阶段性,初期以输出能力为主,中期以设计能力为主,后期则是以需求分析能力为主,每个阶段的跨度都非常的大。
对于高级产品经理而言,类似输出的能力,基本上都是可以舍弃的能力。
换言之,让我们忙碌的事情,到了职业后期,都会变得不太重要。
阶段与阶段之间的瓶颈,只有通过独立的成长,通过不断的思考,学习,掌握新的技能,新的思维方式,才能突破,反复做同一件事,不论做的数量有多少,对于突破瓶颈而言,帮助有限。
然而,忙碌状态,我们牺牲了成长的时间。。。
没有成长的时间,没有办法学习更高的技能,没有办法掌握更好的思维,会让我们离目标,越来越远。。
直到有一天,当时间把我们从1年经验推到了3年经验,把3年经验推到了5年经验,才发现,新的舞台,自己什么都不会,而旧的舞台,又有精力更好的新人可以代替我们。。。
不知不觉中,已经站到了行业的外圈,随时都面临着被淘汰的风险。
还记得时间的三大特性吗?
时间是有限的,时间是不可逆的,时间是不可再生的。
此时,已经晚了。

我们可以从休息时间当中,划分不一部分时间到成长时间里,可以尝试在通勤的过程中,听书,或者听课。
也可以将娱乐时间划分到成长时间,减少出游,聚餐的频率,用来思考。
甚至,我们还可以从工作的72小时,划出一部分时间让自己成长,尤其是没有太紧急的事情,但依然要996的时候。
有的团队提倡加班文化,就算没什么事情,也要被迫加班,此时,看看书,思考一下产品,就比玩游戏,刷抖音要好很多了。
时间是有限的,但也是我们可以自由分配的,所以,其实我们可以决定自己的未来。
只是,忙碌的状态,会让我们忘记一些事情,所以,忙碌是一个陷阱。
五、差距是怎么形成的
我们把时间线拉长,以年为单位,一年有52周。
同样是产品新人,做三组对比。划分出三组周成长时间。
第一组,对比一年的差距
A:每周成长时间,2小时,一年成长时间104小时
B:每周成长时间,25小时,一年成长时间1300小时
C:每周成长时间,34小时,一年成长时间1768小时
第二组,对比三年的差距
A:每周成长时间,2小时,一年成长时间312小时
B:每周成长时间,25小时,一年成长时间3900小时
C:每周成长时间,34小时,一年成长时间5304小时
第三组,对比五年的差距
A:每周成长时间,2小时,一年成长时间520小时
B:每周成长时间,25小时,一年成长时间6500小时
C:每周成长时间,34小时,一年成长时间8840小时
所以,你现在,知道为什么经验相同,能力差距却极大了吗?
同样是5年经验的产品经理,A的五年,只有520小时在成长,C的五年,却有8840小时在成长,踮踮脚就能触碰10000小时定律。
我们已经知道忙碌状态下,如何得到25小时成长时间,至于如何得到34小时的成长时间。。。
我想,你是有答案的。
六、警惕忙碌陷阱
忙碌,是难以避免的,身为职场人,总会身不由己,尽管我们都知道这样不好,但其实忙碌本身是没有问题的,只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环境。
问题在于,忙碌状态下,会让我们忽视成长的重要性,甚至完全意识不到我们需要成长。
不知不觉中,就输了自己的职业人生。
警惕忙碌陷阱吧,可以忙碌,但尤其是在忙碌的状态下,尤其应该关注自己的成长时间,给自己设置一个基础值,可以是每周25小时,也可以是每周15小时,然后在想一想,从什么地方转移这部分时间给到成长。
如果,你希望未来更有竞争力,我的建议是每周至少15小时的成长时间,这是底线,即使和一些人依然存在差距,但可以在非忙碌时段弥补。
如果,每周的成长时间,低于10小时,未来的差距,就会很大了。
现在,开始成长吧,还不算晚。
#专栏作家#枯叶,微信公众号:枯叶咖啡馆。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9年经验产品经理,3年产品总监经验。擅长数据增长,商业模式。曾孵化过千万级用户规模的创业产品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O协议。
下一篇:互联网人好脾气修炼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