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回顾了自己的工作和求职历程,并分享了过程中的一些所思所想,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我是一位6岁的互联网人,4岁的产品经理。我的职业生涯,也并没有那么顺利,包括最近的离职,其实也并不在我的计划之内。
此次离职的整个过程大致如下:周一与部门经理沟通,周二整理简历,周三投简历,周四上午初试、下午复试,周五拿到offer。整个过程持续5天,从投简历到拿offer历时3天。今天是我的生日,时间过的真快,一转眼已经“19岁”了。面试时,我还自我调侃了一下,说自己现在刚好是“当打之年”。正好值此之际,总结一下自己3天拿到offer的经验,以及反思一下自己的职业生涯。内容如下,希望与君共勉!

通常为工作的前两年,一般不超过三年。
产品助理是一个执行层的角色,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做好领导分配的工作,帮助领导达成相应的目标。
从产品的层面来说,产品助理可能更侧重于一个个的功能或者功能模块,比如做好一个登陆功能,或者是一个界面首页的设计。
“器”的运用,是这个阶段应该掌握的。
用好Axure、Visio、office等工具,能够按照领导的要求完成任务,分担领导的压力,这就是一个合格的产品助理了。
2. 产品经理一般在工作的三至五年,我们可以担任产品经理这样的角色。
产品经理主要任务是,按照公司或者决策层指定的方向,细化需求,并对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把控,保证一个产品能够按照既定的方向落实下去。
“术”的总结,在这个阶段或许会比较重要。
这个阶段,我们已经无暇顾及诸多细节的内容了,我们可以把正确的以及能够提升工作效率的方式方法,传递给产品助理,让他们来帮助我们完善细节。
3. 产品总监做产品工作五年以上,我们就需要朝着产品总监的方向迈进了。
一个五年的产品经理与一个七年的产品经理,在专业技能方面(例如Axure),两者的差别几乎是微乎其微的。而将两者区分开来的点,就在于对业务的深耕细作!
产品总监的主要任务,是需要能够发掘方向,引导需求的。
如果没有在一个业务领域内,有着一定的沉淀和积累,怎么可能提出深刻的见解以及方向性的建议呢?就算是我们敢提,那么作为公司的管理层,公司的老板,他们敢接受这样的见解和建议吗?
在这个层面,“道”的培养,或许就比较重要了。
至于“道”是什么,老子曾经说过“道可道,非常道”,也就是说,“道”这个东西,是可以用一定的方式来表达,但不能够用一般的方式来表达。所以,我们经常会听到“悟道”这个词。
在我的理解里面,“道”更多的是指一种思维方式,就比如我们在互联网从业多年,与另外一个在房地产行业工作多年的人,看待同一个事物的关注点与出发点,肯定是不一样的。

等到我们三十岁以后,如果还在通过投简历求职的话,那么从这一点来看,我们的职业生涯是略显失败的。
我的这次求职,是通过HR内推的,但HR也只是提供了一个途径,并没有决定的权利。摆在我面前的还有两关,一个是产品总监,一个是企业副总。
周四的上午与腾讯出身的产品总监初试,聊了一个多小时,从HR那里听说的结果是:“用人单位想要这个人。”
周四的下午与华为出身的企业副总复试,也是聊了一个多小时,最后的一句话是:“我明天让HR给你打电话。”
整个过程看起来很顺滑,但也有一些不太如意的地方,回想一下,有三个方面值得思考与借鉴:
1. 圈层也就是我们所结实的人脉,是一些知名企业,例如腾讯、百度的产品经理以及猎头,还是说只认识公司内部的与我们日常沟通交流的这些同事。
这里给出一点个人的建议,永远不要把自己“卖身”给公司。HR问我,说你是希望工作与生活是一体的,还是说工作与生活是区分开来的。
我的回答是,我希望两者是有界限的,但是这个生活对于我来说,并不是吃喝玩乐,而是我需要有时间来反思自己,提升自己。
洞穿圈层的途径有很多,我个人采取的就是大家现在看到的这种方式,搞知识分享,做公众号。
一年多的坚持写作,让我结实了界内很多优秀的产品经理,期间也有企业领导和猎头通过公众号以及我在各大平台发表的文章联系我,给我提供工作机会的。
洞穿了圈层以后,能够让我不仅仅局限于“投简历求职”这一条途径,而是有了更多的选择。
2. 信任背书产品经理的实力相对来说,是比较难以量化的。
能够进行考验的,或许只是一些最基本的内容,例如用Axure画个原型,这个是可以看出基本功的,但也仅限于基本功。
想要对产品经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只是通过口头的交流,往往是很困难的。而且就算是面试时,这人口头表达的非常好,在实际工作中也可能会出现说的与做的不相符的情况。
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信任背书”的概念了。我们可以通过语言把自己描述的,或者说包装的很厉害,但是口说无凭啊,怎样才能够证明呢?
对于产品助理来说,可能一个原型、一个文档,足以证明;对于产品经理来说,一篇文章、一个证书,也可以证明;对于产品总监来说,界内的影响力,自己负责产品的影响力,这些都是证明。
信任背书的目的,更多的在于提升企业的效率。就比如企业有时候会卡学历,我们不能说一个大专生的水平,一定不如另外一个本科生的水平。但是从概率上来说,本科生里面优质人员的概率,肯定是要高于大专生的。
在我们求职的时候,一定要准备一下这些内容,一方面足以证明我们的实力,另一方面,在面试时,还可以让面试官围绕着这些我们熟悉的内容展开提问。
3. 卡我薪资的环节开篇我也提到过,这次的离职,并不在我的计划之内。在面试谈薪资的时候,就体现了出来。
在我前几年的工作经历里面,可以说没有大厂的工作经验的。而目前的公司可以说是属于一个大厂了,但是刚一年多一点的时间又离职,结果就造成,这一年多的大厂经历,非但没有给我提升价值,反而让企业抓着这一个点,压低了一些我的薪资水平。
面试时,也会问我一些行业认知的问题,我在这方面回答的确实不好。面试时,人力总监给我表达的一个观点,我是非常认同的:在一个行业待到三年以上,才开始真正的能够自主产生价值,如果连三年都待不够,或许根本没有资格来评价这个行业。
这也是我接下来职业规划的目标:选定一个业务领域,然后进行深耕。想要达到的目标是,在某个业务领域内,不需要特别多的人,最起码能够有一部分人(例如竞争对手)提到这个业务领域,可以想起来我的名字就足够了!
结语
文章的最后,再给工作年限不长的同学一些建议吧:
工作的前三年,甚至是前五年,都可以多体验一下不同的公司,不同的行业。但是从工作三年开始,就需要思考业务方向的事情了,在工作五年的时候,就需要选定一个业务领域进行深耕,朝着产品总监的方向发展了。
我也认识一些HR的朋友,之前曾经讨论过这些类似的话题,他们表达的观点是:
一年一跳槽的人,那肯定是不敢用的,毕竟太不稳定了,还没给公司创造任何价值,就又走了。
但是工作了五年八年还没换过工作的人,也是不太敢用的。
如果他所在的是个大平台,稳步提升的话,那另说;如果就是一个普通的公司,那么这个人的工作习惯以及思维方式都是很固定的,重新适应一个环境,可能会特别困难。
也就是,我们在30岁之前,简历上能够有三份工作,这是极好的。等到30岁以后,选择一个长期稳定的业务方向进行深耕,提升自己的影响力,这才是一个正确的道路!
我要开启新的征程了,让我们继续结伴同行吧~
#专栏作家#晓庄同学;公众号:晓庄同学产品笔记,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智慧校园领域的B端产品经理。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下一篇:如何给你的互联网产品起个好名字?